![大班教案[通用]](https://img.wylw.com/upload/1012.jpg)
大班教案[通用]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教案 篇1设计思路:
一天,宁宁小朋友带来了爸爸的名片,他说:“老师,这是我爸爸的名片,送给你吧。”这时,其他孩子都围了过来,“我妈妈也有”、“我爸爸也有”、“我姑父也有”、“我阿姨也有”。第二天,孩子们纷纷从家里拿来了大人的名片,许多名片放在一起,孩子们自然而然进行了比较。通过观察,他们发现,名片的颜色、式样、花纹都有区别,相互讨论尤为激烈。
“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在自主活动基础上,积累和扩展孩子的经验。于是,在孩子们以有的经验基础上,我组织了活动“名片”,通过交流、操作,孩子们对名片的特征及用途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目标:
1、 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讲述,了解名片的用处。
2、 练习制作名片。
活动准备:
已收集了部分名片。
活动设计:
1、 展示各种名片,幼儿分散观察。
(1)瞧,这里有什么?请你们找一找,认一认,有没有你熟悉名片?
(幼儿自由观看,寻找,交流)
(2)哪一张名片是你认识的,上面写了什么?
小结:原来,名片上有姓名、工作单位、地址、电话和手机号码、邮编……,让别人一看,就可以很方便地和他联系。
2、 了解名片的用处。
大人们要这些名片有什么作用?
小结:名片的用处真多,可以介绍自己,联系工作,还可用来交到更多的朋友。
3、 制作名片
讨论:
(1)名片上可以写些什么?
(自己的姓名、地址、电话、自己的本领和喜欢的东西等。)
(2)怎样使名片更好看?
(画上自己想象的标记、花纹等)
按自己的想象制作名片。
4、 出示老师的名片
(1)这是谁的名片?
(2)名片上写了什么?
(3)幼儿和老师互换名片。
活动反思:
名片是人们交际的`一种工具,它的出现和使用已被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它和孩子们的距离应该是非常近的。活动开始,孩子自己交流对名片的认识,如名片的内容、名片的用处。讨论名片的用处时,孩子们知道名片可以与人交往,可以方便朋友。最后,通过自己制作名片来提升、扩展自己的经验。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在与老师互换名片的高潮中结束,孩子们即获得了经验又加深了与老师间的师生情。
大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情感。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情感。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重视生态教育,幼儿有过类似的经验。
2.画一棵微笑的大树,一只住在鸟窝的小鸟,飘扬的五线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爱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小朋友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见过绿色的家吗?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出示图片:树)
二、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师:你们看看小树他在干什么?(贴上微笑的嘴巴)。
哦,小树在高兴的唱歌呢!(贴上从大树嘴里唱出的音符)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小树是怎么唱的?(请个别小朋友初步尝试。一句一句的跟老师学唱。)
2.讨论:小树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了解小鸟与小树相互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
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
师:我们来听一听小树究竟为什么这么高兴?(完整地欣赏歌曲。)
请幼儿说一说,歌词里面是怎么说的,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片,成为完整的一幅图。
3.学唱歌曲。看着图片听着音乐,跟老师一起尝试唱一遍。
4.老师唱前面部分,幼儿唱副歌部分,促进幼儿对副歌的掌握情况。一遍后交换唱,再次巩固。
三、认识歌名。
1.师:刚才我们唱的这首歌曲好听吗?你们可以帮忙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吗?(绿色的家、温暖的家、快的的家、快乐的大树)。
2.再次演唱歌曲。
教师小结:唱的真好,原来绿色的家有这么的美,相信人们听到这样的歌声都会舍不得去破坏绿色的家了。
四、创编歌词。
1.我们刚才唱了绿色的家,还有什么家呢?(大海是鱼儿的家,灰色的土地是种子的家…)
2.编进歌词,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3.有表情的歌唱。探索用轻快、亲切、深情的声音进行歌唱。
五、结束活动
到外面看看还有哪些美丽的家,用我们美丽的声音唱出来,让人们也感受到家的美丽,呼吁大家和我们一起保护绿色的家吧!
课后反思:
《绿色的家》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标: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围绕活动目标,我采用了看看、讲讲、唱唱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的开始环节,我通过谈话设置悬念导入活动,如:引导幼儿说说小树怎么了?它为什么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紧接着就是将歌曲的`副歌部分进行前置,提到前面来进行教学,让幼儿去感受用轻快地声音学唱沙沙沙、沙沙沙……在学唱“沙沙沙”时,我出示了相应的图谱,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并观察图谱的变化,并让幼儿说说图谱中大、小树叶在唱时有什么不同,(大树叶唱的慢,小树叶唱的快)。为了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我还设计了几张小图片,在教师范唱后引导幼儿说说歌词内容,此时我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内容,效果不错。
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配合都很不错,能够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在教师的带领下有节奏地唱歌。但在最后的创编环节中,幼儿的思维不够活跃,于是我稍作提示,让幼儿思考“大海和小鱼”的关系,并创编了相应的歌词(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宝宝,小鱼跳舞给大海看,大海笑啦,大海笑啦,哗哗哗……),幼儿的积极性较高,整体效果较好。
大班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认识黑色食品的种类,了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2、乐于与同伴分享生活经验。
环境与材料
1、每个幼儿带来一种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品。 ……此处隐藏1247个字…….理解:呣~~呣~~风儿唱着摇篮曲,轻轻吹呀慢慢吹。(ppt3)风儿唱了一首什么歌?
教师哼唱,引导幼儿一同哼唱。
为什么风儿要轻轻吹、慢慢吹?
请你来学着风儿轻轻吹、慢慢吹,哄小鱼入睡。
4.理解:鱼儿梦中,梦中看见了,妈妈在亲它的嘴。(ppt4)在梦里,小鱼好像梦见鱼妈妈回来了,它在干什么呢?
我是鱼妈妈,你们都来做做鱼宝宝。(背景音乐,教师与幼儿互动)5.小结:你们觉得鱼儿的梦美不美?哪里最美?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鱼儿的梦》。
6.再次欣赏ppt,钢琴伴奏,教师演唱。
五、演唱歌曲: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优美的歌曲吧。(钢琴伴奏)重点:哼唱时要轻轻的、柔柔的。
六、表演歌曲:
我们变成一条条小鱼,听着优美的音乐,做做鱼儿的梦吧。
大班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简单知识,根据不同标记尝试给垃圾分类。
2.知道垃圾回收对环境的保护,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3.知道乱扔垃圾的危害。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垃圾箱标记、各种垃圾图片、PPT
2.经验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知识资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垃圾标记,导入活动
——你们认识这个吗?(可回收垃圾)
——你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吗?
——这个标记你们认识吗?(不可回收垃圾)
——你们知道生活中的不可回收垃圾有哪些吗?
——我们今天就要比一比,谁能把垃圾扔到正确的垃圾箱
二、分组比赛谁可以将垃圾扔进对的“垃圾箱操”,请每组派代表介绍理由。
——老师把幼儿分成4组,给每组幼儿分发操作材料,让幼儿将垃圾的'图片进行分类。(教师巡回指导,同时留意一下幼儿的表现,选择等下上台的代表)
——老师请幼儿代表上来将分好类的垃圾图片贴在展示板上,请每组代表说说这么分的理由(其他组内小朋友可以在代表说完后补充)
——老师公布正确答案,看那组小朋友最会扔垃圾,进行表扬。
三、整理对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的经验,幼儿在进行扔垃圾练习。
——请小朋友说说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都有哪些特点以及他们是怎么区分的。
——老师根据小朋友的讨论总结。
(可回收垃圾可分为废纸类,废玻璃、废塑料、废金属:不可会收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老师出示图片,幼儿回答这是什么垃圾。
四、还有那些垃圾分类的标志(简单介绍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标志)
——小朋友们除了可回收和不可会收垃圾两个垃圾分类的标志外你们知道哪些垃圾分类的标志?
——还有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标志
五、幼儿讨论:说说为什么要垃圾分类。
——垃圾乱丢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经过分类的垃圾可以节约资源
——垃圾分类可以保护环境
小结: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可以为环境做一份贡献。将垃圾分类,举手之劳。
大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体验关心鸟类和保护鸟类的情感。
2、喜欢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
活动重点:了解关心、保护鸟类的做法
活动准备:
图画《做小鸟的朋友》、各种用来制作的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画,幼儿观察
(1)、“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怎么了?你想干什么?”
(2)、幼儿分组交流
教师:“为什么要有自然保护区呢?”(交流)
2、讨论:怎样和小鸟做朋友
教师:“你在平时怎样保护动物的?”
“你准备为鸟类做些什么事?”(交流0
3、幼儿动手做:为小鸟朋友造个家
幼儿分组制作小鸟的家
4、展示幼儿制作的`“小鸟的家”
大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简单对话,在讨论中知道如何表演并大胆的表现故事中的角色。
2.进一步分析理解故事主题倾向,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
活动准备:
1.小草、小花形状的能站立的纸板多个。
2.舒曼的《梦幻曲》
3.课件《小青虫的梦》
4.昆虫头饰:如蟋蟀、小青虫、蝴蝶、萤火虫、蝈蝈、金龟子、小蜜蜂、小蜻蜓、小蚂蚁等;装扮昆虫的各种道具:如水袖、纱巾等。
活动重点:
能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简单对话,在讨论中知道如何表演并大胆的表现故事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心情。
活动难点:
能正确的表现角色的的特点与对话3.指导要点:通过看图、配乐故事、多媒体等方式练习对话、体会角色心情,表现角色特点。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
(1)配乐欣赏故事一遍。
讨论:说说小青虫是如何变成漂亮的蝴蝶的?
你最喜欢小青虫哪一点?
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些优美的词句?
(2)用课件分段播放,帮助幼儿回忆故事情节和角色对话。
提问:
到草丛里来听音乐的昆虫们是怎样赞美蟋蟀的?(引导幼儿用兴高采烈的声音由衷的赞美"噢,伟大的音乐家!多么美妙的音乐")小青虫听了蟋蟀的音乐又是怎样说的?(引导幼儿无奈的声音轻轻地叹息"咦…。.太美了……"蟋蟀发现了小青虫又是怎样说的?(不耐烦)蟋蟀看到了蝴蝶又是怎样赞美的`?小昆虫又是怎样说的?(赞美别人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声音说)
2.教师与幼儿练习角色对话。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表演故事。
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讨论:怎么让观众知道小青虫在做什么?小青虫心里的想法怎样让观众知道?小青虫、昆虫们怎样知道要开始表演故事?故事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
4.分配角色,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提示幼儿:每个人想一想自己是想扮演小青虫、蟋蟀、还是其他的昆虫呢,还是想做指挥故事如何表演的导演,或者是布置草地的道具师、还是放音乐的音响师。
5.教师交代表演要求。(幼儿可自编表演对话)
6.播放录音,幼儿表演故事,可以集体表演、分组表演 (请"观众评价导演、演员的工作,提出问题,共同想出解决的办法。清幼儿再次协商、表演故事。)
评价要素:
是否有兴趣、积极、快乐地参加表演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心情,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建议:
1.可以进行第三课时,幼儿自主表演自创的旁白及对话。
2.课后在区域里投放头饰、故事录音等,供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