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总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仔细观察,获取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并大方地讲述出来。
2、对能说说自己看到的有关蝌蚪的一些趣事。
活动准备:电脑一台,放大镜、观察记录本、蝌蚪若干
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环境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总是不停地看、听、摸、动。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小动物,有着强烈地吸引力。四月,春天来了,小蝌蚪成了幼儿的新朋友,但到底小蝌蚪长得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样奇迹般地变成了小青蛙的?游来游去在干什么?孩子很想弄个明白,通过“有趣的蝌蚪”这个活动,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在观察、思考、讨论小蝌蚪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小蝌蚪的认识,也增进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观察、讲述等多方面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结合《纲要》精神,更加注重调动幼儿自己学习的能力,注重幼儿对蝌蚪观察、了解的过程,重视孩子自己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来解决问题。同时,积极接纳幼儿的观点,运用激发、引导、鼓励的方法,使幼儿的思维更活跃,学习积极性更高。
多媒体教学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在此活动中通过运用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将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展示出来,将抽象变为生动,将静态变为动态,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主题1、老师:春天来了,池塘里又多了谁?(小蝌蚪)你们认识小蝌蚪吗?它长着什么样?幼儿可能答:小蝌蚪长着一个黑黑的大脑袋,后面拖一条长长的尾巴。
二、通过观察、记录,认识蝌蚪
1、教师问:你们想不想仔细地看一看小蝌蚪?提供每人一只放大镜,一本记录本,让幼儿先观察小蝌蚪的不同动态,再把他们的样子画下来。评析:鼓励幼儿专注地观察,找出小蝌蚪几种不同的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2、组织幼儿充分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可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和记录结果。
三、设置疑问,了解生长过程
1、老师:你们知道小蝌蚪长大了变成了谁?幼儿可能答:有的变成了青蛙,有的变成了蛤蟆。
2、老师追问:你们知道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评析:这里让幼儿大胆设想,创造性地表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3、播放青蛙生长过程资料。看完后让幼儿再来说说小蝌蚪————青蛙的过程。老师重点问:小蝌蚪在变成青蛙前腿是怎么变的?尾巴又有什么变化呢?幼儿可能答: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越缩越短,腿越长越长,还有脚趾呢。
四、动手操作,再现奇妙的生长过程
集体制作蝌蚪—青蛙的生长图评析:通过动作制作再次加深对蝌蚪生长过程中几个重要环节的印象。
五、延伸活动:欣赏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在语言活动中可安排让幼儿续编故事。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的
1、探索感知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的滚动速度。
2、尝试用记录表的方式表现实验的结果,初步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1、资源准备教师演示包:(1)实物: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一)幼儿资源包:(1)实物(各种能滚动的物体,高矮不一的斜坡两个。)(2)记录活动表格
(二)亲子活动包:(1)三种不同的斜坡:(高的'斜坡、矮的斜坡、带绒布的斜坡)(3)记录活动表格
(三)自行准备:(1)课桌。(2)示频仪、电源插座。(3)黑板。
2、经验准备教师:需要了解斜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幼儿:幼儿收集各种能滚动的物体,会填写简单的表格。
3、环境准备在科学区准备各种各样的能滚动的物体和高矮不同的斜坡。
三、科学词汇斜坡:就是一个斜的面。
四、方法词汇观察:观察滚动的物体在相同的坡面不同的坡度上快慢。
操作:在活动中让幼儿把能滚动的物体在不同坡度的坡面上滚动。
记录:记录不同高度的坡度物体滚的快慢。
五、活动建议
1、导入活动实物导入:让幼儿观察斜坡,说说斜坡像什么?
2、问题引导让幼儿说说小球等一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放在斜坡上,轻轻地把手松开,它们会怎么样;再出示另一个斜坡,请幼儿观察比较两个斜坡有什么不同;如果把两个一样的玩具分别放在高矮不同的斜坡上同时滑下来,谁会跑的快一些。
3、幼儿作业先猜想,并将猜想的结果用"√"表示在"我猜想"这一栏里。
我猜想哪个滚的快先让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物体从哪个斜坡上滚下来快,然后让幼儿自己去试一试,然后把自己把自己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利用滚的快现象,进行滑坡比赛。
4、过程关注。
在幼儿进行比赛时,教师要关注幼儿是否选择两个一样的物体;操作时是否同时放手;提醒幼儿滑坡比赛时是否用相同的斜坡。
5、教师。
这次游戏活动让我们知道了在生活中有不同的斜坡,知道了不同的斜坡,物体从上面滚下来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个斜坡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多的帮助。如搬运工人从上面往下面搬东西时就可以用这个斜披帮忙,可以减少很多的力气。
6、活动延伸
(1)区域延伸在科学区多种滚动的物体:感知不同的物体在相同高度的滑坡上滚动的快慢,并记录于下表。
(2)家庭亲子活动延伸能滚动的物体;不同的斜坡(坡度高、坡度矮、坡度上有绒布)。与父母一起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三种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滚动的快慢。并作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学习制作汽水,并了解汽水的制作原理。
活动准备
柠檬酸、苏打、白糖、水杯、盐、水槽、饮用水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今天是博士爷爷带着明明、优优、小企鹅、熊宝宝和鹦鹉一起去科普营地的日子。他们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有面包、蛋糕、火腿肠,还有好吃的水果和好喝的汽水。一路上,大家唱歌、扑蝴蝶、钓鱼、做游戏,玩得又热又渴。他们要在树下休息,博士爷爷给每位好朋友发了一瓶汽水,他们喝着汽水说:“真好喝呀!”可是,明明不小心把自己的汽水瓶打碎了,他只能看着别人喝,急得快哭了。 小朋友们,我们做一瓶又爽口又好喝的汽水送给明明吧!
二、认识实验材料:柠檬酸、苏打、白糖、水杯、盐。
三、教师实验:
1、倒入半杯饮用水,放入是凉的.白糖、柠檬酸,尝一尝是什么味道。(为了让汽水更卫生建议老师让孩子用自己的杯子做实验。)
2、再放入适量的苏打粉搅匀,观察其现象。
3、汽水做好了,尝尝什么味道吧!(如想做冰镇汽水就加冰和放入冰箱即可)
四、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五、喝汽水。
六、实验结论:汽水中含有一种叫二氧化碳的气体,柠檬酸和苏打混合在一起能形成二氧化碳,所以喝可乐时嘴里会有涩涩的感觉。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在各种蔬菜和水果(木瓜、西红柿、橘子、橙子、苦瓜)一起制作好喝的汽水。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⑴ 幼儿通过音乐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⑵ 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变化过程。
⑶ 体验音乐乐趣以及大自然神奇。
活动准备:
⑴ 种子变化过程图片及豆芽生长过程图片。
⑵ 小种子儿歌。
⑶ 实物:绿豆,豆芽,瓜子,向日葵。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种子发芽图片讲述故事
故事:我是一粒小种子,被勤劳的人们种在了芬芳的泥土中,听说外面世界非常美丽,于是我扭动身体,一个劲从泥土里钻了出来。哇,这个世界可真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白白云彩。(第一张图片)
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了我的身边,它轻轻抚摸着我,慢慢的我进入了甜蜜梦乡。(第二张图片)
当我醒来时,我才发现,在春雨姐姐哺育下,我成为了一颗快乐的小嫩芽。(第三张图片)
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着我,在它温暖呵护下,我变得更漂亮,瞧,这就是我现在样子。(第四张图片)
在雨水姐姐和太阳公公照顾下,过了一天又一天。终于我变成了一朵艳丽的花朵。小鸟也在为我唱歌,蝴蝶也在为我跳舞,在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无比幸福。(第五张图片)
总结:小朋友们,这段美丽的小故事我们就欣赏完了,那周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小问题:
① 勤劳人们把谁种在了泥土里?(小种子)
② 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种子的身边,小种子醒来时,发现自己怎么样?(发芽了)
③ 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小嫩芽,小嫩芽越长越怎么样? (越长越高)
④ 最后,它变成了漂亮的什么了?(鲜花)
二、请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种子发芽长大过程
① 先请小朋友们上来做;
② 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
三、出示实物 (瓜子、向日葵)
㈠ 今天,周老师不仅带来了美丽的小故事,还带来了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看一看这是什么?(那一盘瓜子)
① 那周老师想问问小朋友们这盘瓜子是怎么样长出来的呢?
(幼儿:是向日葵)
② 那你们知道向日葵是怎么长大的嘛?(幼儿起来回答)
(教师拿出一盘向日葵)
③ 看看,周老师把向日葵带来了,你们想想这盘漂亮的向日葵是怎么长大的呢?(幼儿回答)
小结:向日葵之前也是由一颗小种子慢慢发芽长大而变成的。然后慢慢发芽长大而变成的。然后慢慢的,它结出果实就是瓜子了,非常神奇。
㈡ 出示绿豆:
① 今天周老师把神奇小种子带来了,看一看这是什么?(绿豆)
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有没有种过绿豆小种子?(种过)
那你们和谁一起种的呢?(老师、小朋友)
② 那我们今天来看看小朋友们自己种豆子的图片好不好?
四、出示图片
① 出示小朋友们种绿豆种子图片,每张图片进行解说。
② 出示小朋友们观察豆芽图片,每张图片进行解说。
五、放儿歌:小种子
带领小朋友们像种子一样快乐跳舞,快乐唱歌。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中班科学:有用的水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目测比较或倒水的方法测量水的多少。
2.乐意实验,有在实验中求得答案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相同大小的四个水杯
2.幼儿人手一套不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3.不同形状的水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出一杯水)。
2.实验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师:桌上有四杯水,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杯排排队。
小结:杯子是一样大小的'。
(2)第二次操作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和刚才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呢?
幼儿操作。
小结:当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时我们无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们把水倒进相同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3.延伸活动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它们装在不同形状的水杯里,你觉得它们会一样多吗?
幼儿在区角中继续探索。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再去尝试探索。
2.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形状和水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要作比较必须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材简解】
点心时间,孩子们洗完手开始吃点心,今天的点心是香喷喷的馒头,彤彤拿着馒头怎么也不肯动嘴,我问道:彤彤怎么不吃呀?“老师,我不喜欢吃馒头。”小女孩委屈的看着我,我笑着说:馒头里面有丰富的淀粉哦,多吃淀粉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老师什么是淀粉呀?”彤彤疑惑地的看着我。旁边的小朋友也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的看着我,“等彤彤把馒头吃完,我告诉你哦。”我故作神秘,事后,我查阅了很多资料,虽然孩子对淀粉碘酒这些生硬的名词不能理解,但是通过观察变色这一特别的现象,孩子们对生活中的科学也能有了进一步的接触。于是我尝试设计了《神奇的藏宝图》这个活动。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学习用碘酒寻找常见实物中有淀粉。
2、激发探索的欲望,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 初步的学习使用记录表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
【难点】学习用碘酒寻找常见实物中有淀粉,能初步学习使用记录表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活动中,我多采用实验的方式,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同时感受到科学实验活动的有趣。
【设计思路】
活动开始,我用魔术的形式展开,孩子在观看魔术的同时,对活动兴趣也充分被调动起来,简单的介绍了淀粉和碘酒,我通过小实验:将淀粉碘酒混合。让幼儿初步了解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最后通过操作让幼儿自己根据淀粉遇碘酒会变深蓝色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并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一幅用淀粉水画成的画 画纸若干
2、淀粉水、碘酒、清水、米饭(或面包)土豆,茭白,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由神秘的藏宝图,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
幼:老师好
师:小朋友们,老师刚才啊收到一封神秘的藏宝图,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幼:想
师(出示藏宝图):你们看到宝物藏在哪里了么?
幼:空白的,没有东西
师:啊,空白的?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罐神奇的药水,我们来看一看这神奇的药水能不能把藏宝图变出来好不好?
幼:好
师(将碘酒喷在藏宝图上):变出来了没有?
幼:变出来了
师:老师是怎么把它变出来的?
2 小实验引出淀粉和碘酒得概念
幼:用小瓶子喷一喷
师:喔,老师用了这瓶神奇的药水喷一喷,藏宝图就出现了,那你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幼:不知道
师:老师偷偷告诉你,其实啊,这副藏宝图都是老师画出来的,而且啊不是用油画棒也不是用水彩笔画出来的是用 这个(出示淀粉水)画出来的。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幼:不知道啊
师:这个啊,是淀粉水。跟我念一遍
幼:淀粉水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淀粉吗?
幼:不知道
师:老师告诉你,淀粉啊,吃起来甜甜的,对人的身体有好处的,你看,这就是淀粉水(出示淀粉水)是什么颜色啊?
幼:白色
师:哦,淀粉是白色的,所以涂在白白的纸上怎么样?
幼:就看不见了
师:我请小朋友跟我再念一遍(重复一次)
师:那你们知道这神奇的.药水是什么?
幼:不知道
师:这个神奇的药水啊其实是碘酒,(出示碘酒)碘酒就是我们小朋友不小心摔倒的时候医生为我们涂上消毒的药水,碘酒是什么颜色啊?
幼:黄色
师:对,碘酒是黄黄的
师:欸,当我们的白白的淀粉水和黄黄的碘酒相遇会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幼:变成黄色。
师:有的小朋友说会变成黄色,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
幼:好
(将碘酒淀粉同时倒入一个烧杯中,淀粉变颜色)
师:颜色变了没有?
幼:变了。
师:什么颜色
幼:蓝色
师:喔,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什么颜色?
幼:蓝色
师:我喜欢挺好听的话,完整的告诉我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蓝色
幼:淀粉水和碘酒相遇变成了蓝色
3、小朋友们猜一猜哪些东西里面有淀粉,认识记录表。
师:我们今天知道了,淀粉和碘酒相遇就会变色,那到底哪些吃的东西里面有淀粉呢?
幼:包子,香蕉,米饭......
师:这么多的吃的东西,每一样都有淀粉吗?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检测一下有没有淀粉呢?
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我们刚才那个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幼:淀粉遇到碘酒变色
师: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查出有没有淀粉呢?
幼:用碘酒
师:对,我们可以碘酒滴在这些食物上,变色的就是有点淀粉的,老师准备了一些东西,(一一介绍盘中的食物)每个小朋友发一份,小朋友分自己来探查一下,好不好?
幼:好
3.幼儿操作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了吗?我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哪些东西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幼:黄瓜、冬瓜
师:黄瓜变成什么颜色?
幼:黄色
师:黄瓜变成黄黄的,是不是含有淀粉呢?
幼:是的/不是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瓜上面的黄色是谁的颜色?(举起碘酒)
幼:碘酒
师:对,是碘酒的颜色,他变成深蓝色了吗?
幼:没有
师:所以它有淀粉吗?
幼:没有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还有那些食物含有淀粉呢?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诶,小朋友们讲的太快了,老师一个都记不住,我们用一张表格来记录一下好不好?
幼:好
(出示记录表)
师:你看这是一张记录表,第一行是什么东西啊?
幼:吃的东西
师:对,第一行是我们刚才用来操作的食材,第二行啊,小朋友不认识字,是淀粉两个字主要是记录这些食材中有没有淀粉,有的打勾,没有的打叉,明白了吗?
幼:明白了
师:好,我们来看看第一样食物,谁来告诉我,他有没有淀粉?(重复)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哪些食物含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那哪些食物里面没有淀粉
幼:(幼儿自由阐述)
师:喔,原来土豆,山芋。中含有淀粉,而萝卜、冬瓜。是没有淀粉的
师:现在你们知道怎么样能找到食物中的淀粉了吗?
幼:用碘酒,变颜色的就是含有淀粉的
4、幼儿自己尝试画一画淀粉画
师: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好,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用淀粉画一张藏宝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呢?
幼:想
师:那我们就快开始吧
(幼儿动手操作)




